前身是《油矿地质学》,由前苏联著名地质学家П.П.札巴林斯基首次将《油矿地质学》引入我国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中。50年来,一直作为石油地质专业的2大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其课程体系也一直沿用前苏联的课程体系。美国称之为《地下地质学》(L. W.Leroy,1949)或《开发地质学》(P. A. 迪基,1979),其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油田实习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油田实践1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开发地质和勘探地质两个方向的设置,曾将其区别对待,勘探地质方向着重地质,油田实习设为一周,其开发地质偏重开发,油田实习设为5周。1999年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依据国家教委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改革精神,实行宽口径培养,将《油矿地质学》更名为《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并将《储层地质学》部分内容调整到该课程中,课时调整为72学时,其中实验教学12学时,同时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将油田实习增加到4周。而地质学专业、地化专业更偏重于油田地质,因而其课程计划中设定其油田实践为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