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mainboxtop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风学风建设 - 长江大学2012年“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罗顺社教授事迹材料
长江大学2012年“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罗顺社教授事迹材料
 
加入时间:2012-11-6 16:08:04 访问量:2967

一、基本情况

罗顺社同志,男,汉族,19618月出生于陕西省户县,现为长江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高校教龄28年。1983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岩石矿物专业,获理学学士、19927月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煤田、油气田地质与勘探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12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能源地质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2000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现为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湖北省地质学会、SEPM会员,《石油地质与工程》和《特种油气藏》编委。

教学与教改方面,罗顺社教授主讲 “沉积岩石学”课程,该课程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08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学团队。承担和参加的教改项目“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获2008年长江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获2004年长江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05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优秀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04年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00年江汉石油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项目,获1998年江汉石油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学成果三等奖;《深水牵引流沉积》教材,获199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学研究方面,罗顺社同志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项;中国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0项;横向科研合作项目24项。科研成果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70余篇。

二、主要事迹

1、教学认真严谨,业务精益求精

1983年以来,罗顺社同志一直承担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等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讲《沉积岩石学》、《资源地质学》、《矿床学》等课程。近五年来,他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377.6学时,年年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在备课时,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和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自己的科研成果及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有机结合,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把最准确、系统和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讲授重力流和牵引流沉积内容时,他将自己在湖南、浙江、陕西、内蒙、新疆等地完成的关于重力流和牵引流沉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所获得的大量研究新成果补充进来,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学生专业视野。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他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营造研讨氛围,将讲授、学生自学、主讲、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用于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每次下课前,根据下次授课的重难点内容,结合自己的科研,设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让同学们课后预习和查找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认识或见解,然后在每次授课时,利用10分钟时间让学生结合已讲授的新理论知识展开讨论,既巩固了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们都说,听了老师的课,既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如何做科研的方法,一改过去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除了理论教学,他每年还承担了大量的论文指导和野外实践教学工作。每次从选题、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直到定稿,他都仔细过问,悉心指导,认真负责,尽心尽力。近几年,他指导的4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在实践教学模式上,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吸引、二锻炼、三提高”的实践教学思路,改变单一课程的实习方式,采取结合实习为主的方式,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野外露头实习与油田井下地质实习相结合。另外在北戴河指导学生实习时,对实习基地的地层组段界线进行了系统的厘定和标注,建立了划分标志,为学生详细的了解该地区地层系统和地层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又积极联系长庆油田采油六厂建立新的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实习基地,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油田的油气藏类型和储层特征。

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受到了学生们和相关听课教师、督导员的肯定,教学成绩优异,他也因此7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并荣获2006年长江大学首届“教学名师”称号。

2.投身教学研究,重视专业建设

原江汉石油学院(现长江大学)从1989年开始实施重点课程建设,“沉积岩石学”被列为原江汉石油学院系级重点建设课程。19931月,“沉积岩石学”被列为原江汉石油学院第二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努力,该课程于1997年被授予“江汉石油学院优秀课程”称号。在课程立项建设过程中,罗顺社同志作为第二负责人,不仅承担了大量基础性建设工作,而且与全体课程组教师一起,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结构体系的改革、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料管理、教学条件的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该课程于200212月被评为“湖北省第三届省级优质课程”,被授予“2003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称号,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于20047月通过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评审专家组认为“该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该课程建设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示范作用,总体达到同类课程建设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也因此获得200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外,他还注重教材的建设工作,参与编写的《沉积岩与沉积相》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获得中国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

在专业建设方面,他是学校“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骨干人员,该专业于2007年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第一批本科品牌专业称号。完成的“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于20081026通过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出色完成了课题立项研究的规定任务。在专业基础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果丰富,专业特色鲜明,其成果对同类专业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并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该项成果获2008年长江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3、孜孜不倦育才,春风化雨诲人

罗顺社同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也热爱他的学生。近几年,他曾承担10706班、资工10707班等多届班级班主任,现担任资工资工(基)11101班的班主任工作,表现出很强的事业心和使命感,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集体、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和自身的进取精神;能从思想、学业、身体、心理等诸方面关心他们的全面成长;能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深受学生们的好评;在“1+1”育人和谈心活动中,对有特殊困难(残疾、单亲、父母离异等)的学生,能用对学生一辈子负责的精神对待学生,为他们倾注了心血和爱心。面对更多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变化,常常会造成学生们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当在发现学生存在如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时,他常常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们焦虑的起因、表现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为学生介绍多种心理调适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较好的心理状态。目前学生承受着更多的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尤其毕业生的就业是一个攸关全局的大事,面对很大的就业压力,如何让毕业生能较好地就业、慎重地择业、有效地创业,罗顺社同志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外,还利用自己的资源多方联系,想方设法为学生出谋划策,终使自己所带班级的毕业生除考取研究生以外全部签订就业协议。他积极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学术活动,多次指导学生开展“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研究,2012年我院学生在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青春在沃比赛中荣获得金奖、同年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我院学生荣获野外地质竞赛三等奖。

另外,他带出了一个学风浓厚、团结向上、成绩斐然的班集体。其中资工10706班在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达到100%,六级通过率达到94.29%,考研录取率为42.86%,多名学生考入中国科学院、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大学等单位,两名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篇;资工10707班荣获长江大学“优秀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班集体”等称号,在第六、第七届校园科技文化节中均被评为“优胜班级”。全班27人中,21人次获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国家级奖励,2人次获省政府奖学金等省级奖励,40人次获科技论文报告、专业基本功大赛等校级奖励,两名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累累硕果渗透了他的无悔付出,学生的优异成绩是他最大的欣慰,他也因此被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

4、注重科技创新,学术成果丰硕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与保证,罗顺社同志在认真完成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之外,他时刻关注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主要从事沉积学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深水牵引流和重力流沉积方面研究具有研究专长。先后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中国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0项;横向科研合作项目24项,科研成果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70余篇。

在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方面,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一直从事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研究地域涉及浙、皖、赣、湘、粤、鲁、陕、甘、新疆等省区,时代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系统研究了我国重力流沉积的类型,并对它们的岩石学特征、识别标志、不同类型的沉积组合、空间分布及形成机理进行描述和研究,特别是发现和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大型海底扇沉积体系,划分出高效和低效两种海底扇沉积类型。

在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领域,他与高振中教授合作,1995年在我国甘肃平凉中奥陶统中发现并系统研究了平凉碳酸盐等深积岩丘。这是在世界范围内对古代地层记录中研究和发现的第三例等深积岩丘,并且在该等深积丘中砂级等深岩类型发育,这与国内外已报道的等深岩丘中多见泥级和粉砂级等深岩类型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等深流沉积的类型,而且表明等深流具有较强的搬运能力和流速较大的特点,可以形成粒度较粗,分选良好的等深岩,为油气勘探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他作为第三负责人参与编写的《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内潮汐、内波和等深流沉积研究》专著,是国内外第一部关于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领域的专著,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孙枢院士、英国Southampton大学Stow博士等国际著名沉积学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并获得了1999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岩相古地理、地球化学和油气储层研究方面他也做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如,对我国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震旦系-二叠系,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胜利油田渤南地区、孤东地区,泌阳凹陷古近系以及海南福山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和油气储层沉积学方面的研究等,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这些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

5、工作不计名利,无私甘为人梯

罗顺社同志在工作中不计名利,默默奉献,展现出一名人民教师的优良品德。多年来,他利用野外工作的机会为沉积岩石学实验室采集了大量的沉积岩实验标本:1986年,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采集海绿石石英砂岩3箱;1991年,在内蒙乌海市桌子山剖面,为实验室采集了大量的浊积岩沉积标本;1993年,在陕西富平赵老峪剖面,为了采集典型的颗粒流沉积标本,自己从高山顶背着重达50斤的岩石标本,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汗流浃背的一步一步运至山下,连牛仔裤都磨坏了;1997年,从湘鄂西采集了大量寒武纪中的石盐和石膏假晶标本;20072008年,在燕山地区采集大量的典型的叠层石标本。近些年,他又利用油田项目上的资源,为实验室采集了大量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心标本。这些工作补充和丰富了沉积岩实验室沉积岩石和构造标本的类型,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担负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任。罗顺社同志非常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做好“传、帮、带”,积极引导他们大胆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和科学研究。通过经验传授、示范教学和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主动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对该学科的教学梯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指导青年教师李强博士编写资源地质学教案,讨论和交流教学手段和方法计划,并共同编写《资源地质学简明教程》教材;对青年教师胡光明博士除了指导教学工作以外,还把他吸纳为自己课题组成员,帮助其进行科学研究。这些举措提高了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快速成长为学科骨干。

 

上一条:长江大学2012年“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林小云教授事迹材料
下一条:躬耕讲坛求奉献,桃李春风育芳华——记地科学院孟宪富老师